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用“推定公信力”为转载、引用新闻失实解套/杨涛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3 12:00:33  浏览:850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用“推定公信力”为转载、引用新闻失实解套

杨涛

11月18日《北京青年报》报道,因不堪忍受“姘头”称呼,已入狱服刑的沈阳市中级法院原副院长焦玫瑰起诉中国青年报社。事情源于2001年8月31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题为《揭开“黑道霸主”刘涌的保护伞:干爹干妈和姘头》的文章。这篇署名“徐迅雷”的文章写道,刘涌的“保护伞”最直接的是3个人:……市中级法院副院长“焦玫瑰”则是他的“姘头”。
王松苗在11月24日的《检察日报》发表评论认为,首先,徐迅雷写的是评论文章, 与新闻调查式的报道截然不同,在报道的问题上,媒介的责任是证明报道的内容是真实的,而在评论的问题上,媒介的责任是证明评论的意见是公正的:其次,基于保障公民言论自由的需要,评论媒体需要承担的责任应当仅仅两种:一是注明新闻来源;二是在明知有错误的情况下停止引用;最后,如果转载或引用的新闻失实,主要责任应当由首发媒体承担,其他转载媒体按照现有的司法解释,应承担的是次要责任,而评论的引用者应当比转载者承担更小的轻微责任。
笔者认为,上面的评论非常中肯,指出了转载其他媒体新闻和评论引用新闻中的责任区分及保护的底线,沿着这个思路,笔者也在思考,媒体转载其他媒体新闻和评论引用新闻出现失实的情况为什么应当承担的是次要或者较轻的责任呢?在笔者看来,理由有二:一是新闻媒体转载其他媒体的新闻报道事实上是满足公民知情权的一个重要体现。某一媒体的受众毕竟有限,要让更多的民众知晓新闻事件,满足公民的知情权,其他媒体的转载行为必不可少。但是,如果每一个转载的新闻报道都要该新闻媒体去核实,否则其就有过错,要对摘转内容的失实负责任,事实上媒体是无力做到的,其结果只能是使媒体畏葸不前、不敢转载,损害的将是公民的知情权。二是公民享有言论自由,可以对国家事务和事关公共利益的新闻事件进行自由评论。公民在对于新闻事件评论时引用新闻媒体的报道,同样是转摘行为。如果说,每个公民对新闻事件在发表评论前都要核实清楚,否则就要对摘转内容的失实负责,这是作为个体的公民根本无法做到,其结果也只能是损害公民的言论自由。
  因此,在上述思考的基础上,笔者提出媒体报道的“推定公信力”的命题。其内涵是指对于合法成立具有报道权的新闻媒体的公开发表的报道,法律赋予其推定公信力,其他媒体和公民转载该新闻报道除非有故意或重大过失,否则对于摘转内容没有核实的义务,对其内容的失实也不负任何责任。这里的故意或重大过失主要是指,已有事实表明该报道失实或报道中的有关利害关系人已对报道表示异议,或报道中含有侮辱人格尊严的词语及明显不符逻辑和正常人的思维等情形下,转载的媒体执意要转载或不经核实转载,其就应在扩大影响的范围内承担责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公民的名誉得不到保护,原刊登报道的媒体和作者,应对此承担责任。
  笔者提出这个命题的理由,除了上述所讲,要在公民名誉权的保护和民众知情权与言论自由的保护间达到一种平衡外,还在于合法成立的新闻媒体对其公开发表的报道,作者与原刊登的媒体都有核实的义务,其他媒体和公民当然有理由相信该报道是事实。
  但是,仅仅提出媒体报道的推定公信力的命题,而没有其他的配套措施远远不够。因为,作者与原刊登的媒体,要对因转载而造成的扩大影响承担责任,又造成了新的利益不平衡。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引入转载报酬制度。转载媒体在转载其他媒体的新闻报道和其他作品时,要向作者支付稿酬,向原刊登的媒体支付转载费用,这是对作者及媒体劳动的尊重及对其承担风险的一种利益平衡。但是,评论作者适当引用媒体新闻是属于《著作权法》中的合理使用行为,不须向原作者和原刊登的媒体支付稿酬。然而,从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来看,时事新闻不受该法保护,转载时事新闻并不需要对作者支付稿酬及原刊登的媒体支付转载费用。就是对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转载要支付报酬的规定,在实践中都执行得很不到位。不支付报酬成为普遍现象,支付报酬的倒成了例外。推行媒体报道的推定公信力制度,这些规定及现象必须改变。

通联: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检察院 杨涛   邮编:341000  
tao1991@tom.com
tao9928@tom.com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保亭县经济适用房销售及租赁实施细则》的通知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保府办[2006]103号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保亭县经济适用房销售及租赁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七仙岭农场,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保亭县经济适用房销售及租赁实施细则》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六年十一月十日



保亭县经济适用房销售及租赁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解决我县城镇中低收入居民住房困难及拆迁需要解决的住房问题,做好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租赁住房工作,按《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城镇廉租房管理办法》和《保亭县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实施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的经济适用房,是指由县政府规划、投资建设和管理,为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特别是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和规划建设中拆迁实施的社会救助的普通住房。经济适用房以销售为主。

第三条 本细则适用于本县行政辖区内由县政府规划投资建设的经济适用房的销售、租赁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 本县的经济适用房的销售、租赁等管理工作,由县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房管所)负责。

第五条 经济适用房销售对象

(一)夫妻一方下岗或失业的本县职工且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430元的困难家庭。

(二)因县城规划建设需要,被拆迁合法房屋需要安置的拆迁户。

符合购买条件,愿意购买的人员按成本价购买,并一次性付完购房款。购买住房面积以套内面积为准。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人员只能自住,不得出租,不得转让变卖。因条件情况变化需退出住房的,由县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按原购房价折旧后退回其房款(不负责个人装修部分),收回住房。

第六条 符合购房条件,申请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人员,应如实申报相关情况,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经济适用房购房申请表。

(二)申请人所在单位或所处居委会出具的家庭人均收入证明,并经县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出具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430元的证明。

(三)申请人家庭成员的身份证明及户口簿。

(四)申请人所在单位或所处居委会出具的住房情况证明。

(五)县建设规划部门出具的申请人被拆迁房屋证明。

(六)所在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或县劳动就业部门出具的下岗或失业情况证明。

(七)其他相关材料。

第七条 对申请购房材料齐全的,县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做好核查调查记录。可根据工作需要通过入户调查、基层查询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人口、家庭收入、住房状况等进行调查核实。

第八条 经审核不符合购房条件的,县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说明理由。经审核符合购房条件的,县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申请人的户口所在地、居住地、工作单位将审核决定予以公示,公示期限为15天,经公示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由县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予以登记,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到房产行政主管理部门办理购买经济适用房手续。经公示有异议的,县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实。经核实异议成立的,不予登记。对不予登记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说明不予登记的理由。

第九条 申请人接到允许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书面通知后,应在24个工作日内办理好购房手续。逾期不办理的,视为自动放弃购房资格。

第十条 同时具备如下条件的本县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可向县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租赁住房申请:

(一)夫妻一方下岗或失业的本县职工,家庭成员之间有法定的赡养和抚养关系,且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年本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特困户家庭,或已接受民政行政主管部门连续救助3个月(含3个月)以上的低保家庭。

(二)家庭住房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

1、家庭人均住房套内建筑面积低于5平方米(含5平方米);

2、现居住房屋经鉴定属危房;

3、没有住房的低收入家庭。

第十一条 申请家庭成员按与户主共同居住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未婚的兄弟姐妹界定。

第十二条 申请租赁住房,应当由申请家庭的户主作为申请人,户主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申请家庭应推举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庭成员作为申请人。申请人为非户主的,应当出具其他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庭成员共同签名的书面委托书。

第十三条 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申请租赁住房应如实申报相关情况,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租赁住房申请表。

(二)县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该申请家庭享受本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证明,或由申请人所处单位、居委会出具的家庭人均收入证明,并经县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出具符合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年本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证明材料。

(三)申请家庭成员的身份证明及户口簿。

(四)申请人所在单位或现居住地所处居委会出具的住房情况证明。

(五)申请人所在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或县劳动就业部门出具的下岗或失业情况证明。

(六)其他相关材料。

第十四条 县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收到租赁住房的申请材料后,应当及时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向申请人出具书面通知。申请材料不齐全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齐的全部材料。

第十五条 对申请租赁住房材料齐全的,县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通过入户调查、基层查询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家庭人口、住房状况等进行调查,申请家庭及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县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完成审核。

第十六条 经审核不符合租赁住房条件的,县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说明理由。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县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申请人的户口所在地、居住地、工作单位将审核决定予以公示,公示期限为15天。经公示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由县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予以登记,并书面通知申请人。经公示有异议的,县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实。经核实异议成立的,不予登记。对不予登记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说明不予登记的理由。

第十七条 申请人对县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县人民政府申诉。

第十八条 县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对审核符合租赁住房条件的申请人予以登记。对已登记的申请人,由县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县民政部门负责安排廉租住房,或按规定条件排队等候安排。在等候安排期间,申请家庭的基本情况发生变化的,申请人应当及时告知县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县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核实后,应根据申请人基本情况变化的事实,相应变更登记或者取消其轮候租凭资格。

第十九条 廉租住房租金。 租赁由县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廉租住房,租金标准实行政府定价。2007-2008年,原则上按照维修费和管理费两项因素确定,即每平方米租金3元/月。

第二十条 享受租赁住房的家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取消其租赁住房资格,停止租赁住房。

(一)因家庭人数或住房面积发生变化,致使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超出本县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

(二)家庭成员人均收入超过当年本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或低保救助资格已经民政行政主管部门终止的。

(三)将承租的住房转借、转租的。

(四)连续6个月以上未在租赁住房居住的。

(五)改变承租房屋使用用途的。

第二十一条 廉租住房租期定为3年一期。在租期内如县房产行政管理部门书面通知取消其租住资格,3个月内可暂时租住,3个月后未搬出廉租住房的按市场价加收房租,并做出相应的行政处罚。

第二十二条 由县监察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在每年的第二季度对上年度经济适用房销售及租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县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在销售及租赁住房工作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好处,对销售及租赁住房工作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本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涉嫌抢劫罪辩护词

董振宇


基本案情:

  2009年1月6日,刘某、樊某、李某(在逃)等四人驾驶一红色面包车至某市,在一出租房内对杨某等8人实施抢劫。抢劫现金416元,手机8部。案发后三部手机已有公安机关扣押,经鉴定价值210元。其余赃款已挥霍。

  2009年4月21日某市检察院以抢劫罪对刘某、樊某三人提起公诉。

  庭审中,公诉人认为:四人事前预谋,虽分工不同,但都积极参与,均系主犯。本辩护人提出樊某是从犯的辩护意见。

  2009年5月31日某市人民法院做出刑事判决书认定:樊某“系从犯辩护意见符合本案事实,予以采纳。”

  判处樊某有期徒刑七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并处罚金1000元。

  判决后,某检察院未提出抗诉,被告人未提出上诉。判决生效。



附:

辩护词



审判长、审判员:

  河北贾俊清律师事务所接受被告人樊某的家属委托指派我担任其一审辩护人,根据法庭调查查明的事实,本辩护人对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没有异议。现对樊某具有的法定、酌定从轻处罚的情节,提出以下辩护意见:

  一、樊某系从犯,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刑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本案中,被告人樊某没有对被害人实施暴力与威胁,没有实施抢劫行为,其只是开出租车将其他被告人运至犯罪现场的行为,是为其他被告人着手实施犯罪创造条件的帮助行为,对其他被告人实施犯罪行为起到的是辅助作用,因此,樊某系从犯。

从另一角度来说,抢劫犯罪在着手实施暴力、威胁行为之前,犯罪行为尚处于预备阶段。刑法规定,犯罪预备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阶段。本案被告人樊某开出租车将其他被告人运至现场的行为,恰恰发生在本案的犯罪预备阶段。从这一点来分析,樊某为其他被告人犯罪创造条件,认定其为从犯有充分的法律依据。

二、樊某没有通过着装、出示假证件或口头向任何被害人表明军警身份的行为。没有加重情节。

在整个犯罪过程中,樊某没有与任何被害人见面或语言接触。他只是把其他被告人运至犯罪现场,然后在外边等着。其他被告人与两名被害人出来时,犯罪已经既遂。

三、樊某具有酌定从轻的量刑情节

(1)樊某在去犯罪现场途中曾提出“不去了”,经其他被告人怂恿,虽然勉强答应,但提出:自己不进去。说明其主观恶性较小。

(2)樊某到案后,坦白交待了自己和其他同案犯的犯罪事实,使得本案得以迅速侦破,其认罪态度较好。

(3)其平时一贯表现较好,本次犯罪系初犯。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