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修订短期意外伤害保险法定责任准备金评估有关事项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20:28:22  浏览:971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修订短期意外伤害保险法定责任准备金评估有关事项的通知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修订短期意外伤害保险法定责任准备金评估有关事项的通知

保监寿险〔2008〕671号


各寿险公司、养老保险公司、健康保险公司:

  为促进短期意外伤害保险的发展,规范业务、财务管理办法,我会修订了短期意外伤害保险的法定责任准备金评估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通知适用于保险期限为一年及一年以内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二、对短期意外伤害保险业务,保险公司应当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短期意外伤害保险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应当采用下列方法之一:

  (一)二十四分之一毛保费法(以月为基础计提);

  (二)三百六十五分之一毛保费法(以天为基础计提);

  (三)对于某些特殊险种,根据风险分布状况可以采用其他更为谨慎、合理的方法。

  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提取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

  三、保险公司在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时,应当对其充足性进行测试。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不足时,要提取保费不足准备金。

  四、对已经发生保险事故并已提出索赔、保险公司尚未结案的赔案,保险公司应当提取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

  保险公司应当采取逐案估计法、案均赔款法等合理的方法谨慎提取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

  五、对已经发生保险事故但尚未提出的赔偿或者给付,保险公司应当提取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

  对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应当根据险种的风险性质、分布、经验数据等因素采用至少下列两种方法进行谨慎评估提取:

  (一)链梯法;

  (二)案均赔款法;

  (三)准备金进展法;

  (四)B-F法等其它合适的方法。

  六、本通知自2008年7月1日起实施。《关于下发有关精算规定的通知》(保监发〔1999〕90号)中《意外伤害保险精算规定》第三部分“法定责任准备金”自本通知实施之日起废止。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八年六月二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电力供应有关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电力供应有关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2003〕21号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十五”以来,我国电力工业加快发展,发电装机总容量和年发电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 西电东送”、城乡电网改造等工作成效显著,电力供应基本上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需要。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大 幅度增加。今年一季度,全国平均用电增长率达 176% ,为历年同期的最高 水平。由于高耗能产业发展过快,部分地区新投产的发电容量偏少,主要江河来水偏枯和原 油 价格上涨,电网结构、设备维修保养以及体制和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预计今年部分地区 夏、冬两季用电高峰时期供电形势会较为严峻。
保证电力安全、稳定和充足的供应,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针对电力供需形势的新 情况和新问题,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以及电力企业要高度重视,未雨绸缪, 加强领导,通力协作,加快电力体制改革,落实“十五”电力调整规划,加快电力工业发展 ,逐步解决电力供求不平衡的问题。当前要加强宏 观调控,采取有力措施,缓解局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状况,确保安全度过用电高峰期。经国 务院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密切关注电力供需形势的变化,对各地区电力供 应在用电高峰季节和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早做研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监督落实 安全生产的各项责任制度,及时协调电煤交易和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与电力企业的 沟通,共同研究制订应对紧急情况的预案。在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下,首先保证居民生活、 重要单位用电,合理安排其他行业和工业企业的供电次序,尽量减少限电可能造成的损失。 要认真做好水情预测预报工作,优化水库调度,统筹安排发电和防洪、灌溉,用好宝贵的水 资源。

二、电力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充分发挥现有电力设施的生产能力。发电企业要合理安 排检修计划,避开在用电高峰期检修,提高设备可用率,努力保证发电机组在用电高峰季节 和时段正常运行;电网经营企业要优化调度,确保电网稳定运行;建设单位要加快在建电源 、电网工程的建设进度,保证工程质量,争取尽快投产;电力设备制造企业要抓好生产调度 管理,挖掘潜力,增加产量,保证 质量,按期交货。对拖期交货,随意提价和出现质量事故的制造企业,除按合同追究责任外 ,今后招投标时要相应降低对其资质的评价。

三、打破分省平衡、地方保护的格局,开放市场,鼓励竞争,加强电网调度,促进“西电东 送”和网间的丰枯、峰谷和余缺调剂,发挥电网间的“错峰”效益。针对当前电力资源配置 中的问题,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要会同电网企业,抓紧制订区域之间和区域内跨省电力优化 调度的规则,价格管理部门要建立和完善送受电价格形成机制,在今年夏季用电高峰到来以 前实施。
以最大限度满足市场用电需求为目标,合理安排电力生产计划和电力调度。在供电紧张时要 鼓励电厂多发电,多发高峰电。地方省级人民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电网企业不得以“计划外 指标”等名义压低上网电价,影响企业发电积极性。要取消在电力供应富余时期采取的一些 限制发电的措施,允许企业的自备电厂将富余电量以不高于地区平均上网价格上网供应。“ 竞价上网”涉及到电力系统调度规则和现行电价体系的改革,应按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进程 统一部署,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要加强监管,防止不规范的竞价上网影响电力生产。

四、加强用电侧管理,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科学引导电力消费,缓解电网峰谷差矛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制订出台相关规定,在发电和用电环节普通推 行峰谷电价政策。用电紧张地区在高峰用电期可合理安排大用户“错峰用电”。同时加强节 能和环保方面的宣传工作,增强用户节电意识。

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正确引导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对产品供 大于求、经济规模不足、市场竞争力差的高耗能企业,要清理和调整自行颁布实施的优惠电 价政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可以在必要时组织检查,进行整顿。 各地政府和中介组织、行业协会要严格遵守国家价格政策,绝不允许搞煤炭价格同盟,搞行 业保护和地方保护,干预企业市场采购。

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抓紧落实“十五”电力规划调整方案,结合电力工业结构调整 的各项方针,抓紧审批、开工一批电源、电网项目,加快国家规划内电力项目的前期工作进 度,使电力工业实现持续稳定的增长。

七、电力工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工程建设周期较长,与水资源、大气排放等环境因 素及其他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为了保证电力工业稳定有序发展,当前在部分地区出现电力 紧张的情况下,更要注意防止电力投资过热、项目一哄而上的倾向。电力项目的建设必须服 从总体规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均不得自行审批、建设燃煤发电厂。银行不得对未经批准的 电厂提供贷款。凡违规建设电厂因燃煤供应、上网价格、资金供应造成的纠纷和损失,均由 违规审批单位和项目业主承担责任。严重违规的,要追究责任。


国务院办公厅 
二○○三年四月二十日
【内容摘要】:
依现行婚姻法,“婚外同居”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可要求对方损害赔偿。此类规定,在保护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然而现实中,无过错方常常直接面临举证难的问题,取证权利处处受限。本文对“婚外同居”取证中需要证明的内容、可能涉及到的证据、容易遇到的问题等取证要点进行分析,归纳出“婚外同居”取证难的法律原因、社会动因。就今后的实践中如何克服取证中所遇到的困难,有效实施“婚外同居”取证权提出相关构思。

【关键词】

“婚外同居”;取证要点;原因;构思

婚外同居——单从字面含义来看,首先应是合法婚姻关系之外的同居关系;其次,之所以强调“婚外”,应是该同居行为人中至少一方本是已婚之人。因此,笔者认为“婚外同居”应该就是婚姻法中所定义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依现行婚姻法第32条、46条的规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可构成离婚的法定理由;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可要求对方损害赔偿。此类规定,在保护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制裁过错方的违法行为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然而司法实践中,无过错方常常直接面临举证难的问题,取证权利处处受限;有的甚至因无法取到证据,也就无法使用法律这一武器保障他们的权利,这便成了司法实践的憾事。为有效贯彻实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本文拟对“婚外同居”取证中的若干问题展开思考。

一、“婚外同居”的概念界定

(一)“婚外同居”的定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作出定义,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由于解释所依托的特定法律----《婚姻法》所限,对于婚外非法同居以外的其他如无配偶男女的同居行为,则不应依此解释,[1]也不属本文所探讨的范围。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构成要件有三种:一是要求有过错方有配偶,否则不构成侵权行为。二是共同居住不以夫妻名义。三是共同居住有一定的时间,即“持续、稳定”的一段时间。按法律条文的解释,“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须满足以下五个条件:1、与婚外异性; 2、不以夫妻名义; 3、时间上持续; 4、状态上稳定; 5、共同居住。

(二)“婚外同居”的定义评价

仔细揣度“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五个合成条件,除第一条外,其余的四条,缺乏周密严谨性,这首先无法将“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与“通奸”严格区分开来,也给法官判案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时间上持续”----多长时间之内算通奸、超过多长时间算婚外同居?“状态上稳定”----指什么状态?何谓“稳定”?是彼此都没有其他的性伴侣,还是两人同居生活形成规律?;

“共同居住”----有人提出同居必须要有一个固定的住所,不管多长时间。但实际上,关于同居的法律概念,法律上还存在空白点。另外假如某人租房每天与情人厮混,但都赶在每晚十二点前回家,这算不算共同居住?“不以夫妻名义”----双方外出的时候从不和别人搭话,既没说他们俩是夫妻关系,也没说他俩不是,这又怎么界定呢?也就是说,判定一对男女是通奸还是婚外同居,立法的界定依据不明确。

二、“婚外同居”取证的要点分析

在“婚外同居” 取证的具体实践中,应牢牢把握三大要点,即:需要证明的内容、可能涉及到的证据、取证中容易遇到的问题,予以综合考虑:

(一)需要证明的内容

1.过错方与婚外异性同居的事实。证明中难度较大但必需区别的是“同居”与“通奸”的界限;2.这种同居关系是持续、稳定的。一次甚至是几次的婚外情不属婚姻法上所说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这是从时间、状态的角度进行的证明,即需证明这种同居行为具有时间上持续性、状态上的稳定性;3.不以夫妻名义的共同居住。此类证据多半从邻居、周围人的旁证材料中获取。

(二)可能涉及到的证据

1.书证。如婚外同居双方来往书信、亲密照片,同居房屋照片,在宾馆登记住宿的存根复印件等,此类证据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使用。此外,同居期间育有私生子的,则其出生医学证明因载明生父母、出生孕周等即可作为直接证据使用。如 2005年3月14日,江苏省海安县人民法院审理的“孙某诉陆某婚外同居精神损害赔偿案”中,就采用了孙某提供的其前夫陆某在原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与他人所生私生子的出生医学证明,支持了孙某的赔偿要求;

2.物证。双方共同居住时使用的生活用品等;

3.证人证言。邻居或知情人的证人证言等。

(三)可能遇到的问题

1.人证、书证获取不能。领居或亲友明知婚外同居双方的关系,但因碍于情面或担心自找麻烦而不愿作证;由于加害方的警觉,致使举证人无法拍摄照片搜集相关证据材料;2.如同居点选在无过错方无权未经许可、以私人身份直接涉足的领域,则既便确定两人同居一室,却举报无门。公安机关也会以此事系“非警务范围”为由拒绝上门取证;3.取证不成反被诉。有的人为了掌握证据,自己盯梢,有的人还不得不请私家侦探来偷拍取证。此类方式取得的证据因牵涉到他人的隐私权,如方法不当则容易触犯法律。4.举证责任的加重,必然要扩大和强化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调查和收集证据的权利,但实践中却遭遇法律真空。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又往往遭到拒绝,使得当事人在打官司中陷入被动的两难境地。[2]

三、“婚外同居”取证难的原因分析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故无过错方要想主张权利,必须提供证据证明对方存在婚外同居的事实。因此,对无过错方来说,获取和提供这方面的证据既是一项权利,又是一种义务。然而,在法院审理的离婚案件中,约65%的案件一方或双方当事人都称对方有婚外情,要求其给予赔偿,却由于证据匮乏,经法院调查后能够实现的不到3%。[3]

《婚姻法》的取证本身具有特殊性,取证的过程因容易牵涉到公民隐私权、名誉权和肖像权等问题故而难度较大。要以合法的方式获取证据证明“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事实,又不侵犯他人隐私权、名誉权和肖像权,并能进一步寻求法律的保护,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实践中,如何有效实施这项权利,通过合法渠道获得确凿证据,着实是学界和实践中共同面临的难题。“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取证难,原因究竟何在?在今后的实践中如何克服取证中的困难,切实保障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