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防止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及其废物污染环境的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2 14:25:14  浏览:928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防止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及其废物污染环境的规定

国家环保局 能源部


防止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及其废物污染环境的规定

1991年1月23日,国家环保局、能源部

第一条 为加强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及其废物的管理,防止多氯联苯污染环境,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及其废物是指以多氯联苯为介质的电力电容器、变压器及其他有关装置和由此产生的含多氯联苯的废物。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的使用和由此产生的含多氯联苯废物其废弃后的收集、贮存、运输、处理、处置以及污染管理和进出口活动。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对所辖地区的多氯联苯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拥有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单位的主管部门,对本系统内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的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 拥有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及多氯联苯废物的营运单位和个人对多氯联苯污染环境的全过程负责,承担相应责任。对造成多氯联苯污染的个人,地方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可责令其限期治理。对造成多氯联苯污染的单位,地方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可向地方人民政府建议对其进行限期治理。被限期治理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如期完成治理任务。
第六条 拥有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的营运单位和个人必须在市级环境保护部门规定的时间内向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进行申报登记。如实填写《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登记表》(附件一),申报单位须经上级主管部门核实后报当地环境保护部门,个人直接向当地环境部门申报登记。
受理申报登记的环境保护部门,应在批准登记之日起一个月内向上级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转移、处理、处置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和多氯联苯废液,应提前十五天申报并征得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的同意。
第七条 正在使用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的单位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多氯联苯泄露污染环境。使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
第八条 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出售、收购、拆解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转移、运输含多氯联苯废电力装置及含多氯联苯废物,必须经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跨行政区转移和运输的,须经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批准。转移和运输过程中,必须有防止泄漏的有效措施和应急措施,并符合国家危险物品运输规定。
第十条 处理、处置含多氯联苯废物的活动,必须经市级主管部门和市级环境保护部门审查并经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
第十一条 含多氯联苯废电力装置,多氯联苯废液和受多氯联苯污染的物质,应进行集中封存管理。集中封存或在暂时贮存场所暂存的活动必须经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并在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下进行。
第十二条 暂存库和集中封存库的选址和设计必须符合《含多氯联苯(PCBs)废物的暂存库和集中封存库设计规范》(附件二)。建设集中封存库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三条 集中封存和暂存场所必须建立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安全保卫措施,设置明显的毒害标志,定期对存放场所及可能影响的范围进行监测。
第十四条 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应对集中封存场所周围的环境进行不定期监测。
第十五条 对受多氯联苯污染的水体和土壤,参照《含多氯联苯(PCBs)水质、土壤污染控制值(暂定)》进行使用和管理(附件三)。
第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应在人民政府的组织下协同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收缴流失在社会的含多氯联苯废电力装置和含多氯联苯的废物。
第十七条 严禁我国管辖区外的含多氯联苯废电力装置、废液及受多氯联苯污染的物质入境。
严格控制进口含多氯联苯介质的电力设备,特殊情况确须进口的,须经能源部和国家环境保护局审批。
第十八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有权对造成多氯联苯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十九条 对违反本规定,造成多氯联苯污染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 本规定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1991年3月1日起施行。

附件一: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登记表
登记号:------------
登记单位名称(盖章)----------------
法定代表人 (盖章)----------------
地 址----------------
邮 政 编 码----------------
登 记 日 期----------------
国家环境保护局
填 表 须 知
1.填报人员必须按照《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登记表》表(注)的规定和要求填写。
2.填报数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文字说明一律用汉字。
3.必须用钢笔,兰、黑墨水均可,不得使用圆珠笔或铅笔。要求书写工整、清晰,不得了草、涂改。
4.本表一式三份。报单位主管部门一份,报地方环境保护部门一份。如需增加份数,由各地环境保护部门确定。
基 本 情 况
--------------------
部门细分类------------ 类型---------- 主管部门名称--------
电力装置分布总图
------------------------------------------------------------------------------------
| |
| |
------------------------------------------------------------------------------------

注:1.部门细分类:按国家统计局1984年编印的“工业部门分类年报综合目录”填写。
2.类型:按大、中、小企业填写。
3.电力装置分布总图:须标明电容器、变压器的位置;重点标明含多氯联苯电容器、变压
器的位置、编号。
------------------------------------------------------------------------------------------------------
| | |生产厂家名称|型号|规格|P CBs含量 |台数|须说明的问题|
| |--------------------------------|------------|----|----|--------------|----|------------|
| |正在运行的含P CBs电容器 | | | | | | |
|拥|--------------------------------|------------|----|----|--------------|----|------------|
| |报废的含P CBs电容器 | | | | | | |
| |--------------------------------|------------|----|----|--------------|----|------------|
|有|正在运行的含P CBs变压器 | | | | | | |
| |--------------------------------|------------|----|----|--------------|----|------------|
| |报废的含P CBs变压器 | | | | | | |
|情|--------------------------------|------------|----|----|--------------|----|------------|
| |无标牌或标牌不清的电容器 | | | | | | |
| |--------------------------------|------------|----|----|--------------|----|------------|
|况|历史上拥有的含P CBs电力装置 | | | | | | |
| |总台数 | | | | | | |
|--------------------------------------------------------------------------------------------------|
|--------------------------------------------------------------------------------------------------|
| | 总 台 数 | 已破损台数 |存于厂内台数 | 处理处置台数 | 销售台数 | 去向不明台数|
|报|--------------|--------------|--------------|----------------|------------|--------------|
|废| | | | | | |
|品| | | | | | |
|去| | | | | | |
|向| | | | | | |
|--------------------------------------------------------------------------------------------------|
|--------------------------------------------------------------------------------------------------|
| | 处理处置方式 | 总 台 数 | 处置地点 | 采取的具体方案 | 委托单位 |
|处|--------------------|------------------|----------------|--------------------|------------|
|理| | | | | |
|处| | | | | |
|置| | | | | |
|情| | | | | |
|况| | | | | |
------------------------------------------------------------------------------------------------------
注:须说明的问题栏内填写是否存有P CBs原液、总量、现放于何处。
--------------------------------------------------------------------------------
| | 替换、处理、处置计划 | |
|其 |------------------------|--------------------------------------------|
| | 应 急 方 案 | |
|它 |------------------------|--------------------------------------------|
| | 目前已造成的损失 | |
|----------------------------------------------------------------------------|
|----------------------------------------------------------------------------|
| | | |
| | 主管部门意见: | 环境保护部门意见: |
| | | |
|核 | | |
| | | |
|准 | | |
| | | |
|登 | | |
| | | |
|记 | | |
| | | |
|意 | | |
| | | |
|见 | | |
| | | |
| | | |
| | 主管部门(盖章); | 环保部门(盖章); |
| | 负责人(盖章): | 负责人(盖章): |
| | 日期: | 日期: |
| | | |
--------------------------------------------------------------------------------

附件二:含多氯联苯(PCBs)废物的暂存库和集中封存库设计规范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范是对含多氯联苯废物(以下简称P CBs废物)暂存库和集中封存库设计提出的最低技术要求。
含多氯联苯废物系指以多氯联苯为介质的废电力装置、多氯联苯原液和被多氯联苯污染达到或超过《含多氯联苯(P CBs)水质、土壤污染控制值》(暂定)规定的其他物质。
本规范适用于P CBs废物暂存库和集中封库的工程设计。
2.设计原则
2.1 设计必须保证暂存库和集中封存库的运行安全、可靠和实用,尽量减少多氯联苯进入环境。
2.2 P CBs废物在暂存库和集中封存库内的存放时间分别不超过3年和20年。
2.3 所有存放的P CBs废物必须可以回取。
3.选址
3.1 暂存库的选址
a)库址应选择在地下水位低的地区。库底必须高于地下最高水位。
b)库址应避免建在易遭受自然灾害如洪水、滑坡、泥石流、潮汐等影响的地区。
c)库址应与人口密集区、水源保护区防护带和天然水体以及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库保持适当距离。
3.2 集中封存库的选址
3.2.1 地质条件
a)库址应选在地质构造稳定,地震基本烈度不超过7度的区域内。
库下应有粘土隔水层,以便在渗漏的情况下吸附和阻滞多氯联苯的迁移。
b)库址应选择在地下水位低的地区,并考虑地下水的去向。库底必须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
3.2.2 地理条件
a)库址应远离人口密集区水源保护区防护带和天然水体。
b)库址应避免建在易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如洪水、滑坡、泥石流、潮汐等影响的地区。
c)库址应远离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仓库,避开高输压输电线路,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d)库址应位于居民中心常年最小频风的上风向。
3.3 当库址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个别条件,而又需要在该地区建库时,必须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加以弥补,并经环保部门批准。
4.废物包装
4.1 含多氯联苯废电力装置,除破损的外可以不要外包装。
4.2 多氯联苯原液、从废电力装置倒出的废油、清洗被多氯联苯污染的装置和零部件所产生的废溶剂和被多氯联苯污染的其他废物,均应盛放在专用废物桶中。
4.3 专用废物桶必须有良好的密封性和足够的机械强度。并便于装卸和搬运。其外型尺寸和装入废物后的重量应满足装卸的搬运要求。
专用废物桶的外表面必须涂覆防锈漆,并喷涂毒害标志。
5.设计要求
5.1 暂存库的设计要求
5.1.1 暂存库应按多重屏障原则设计,一般应包括废物容器、钢覆面(或钢托盘)、吸附材料和混凝土地面。钢覆面(或钢托盘)的有效容积应大于所盛装的全部液态废物体积;吸附材料用量应能吸收泄漏出的液态废物。
5.1.2 暂存库可分隔成若干个贮存间,以分别存放不同类型的废物。设计中应考虑防止废物容器翻倒或滚动的措施。
5.1.3 混凝土地面的承载能力应按废物和搬运工具的最大载荷设计。
5.1.4 土建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防火和危险品贮存设计规范的规定。
5.1.5 暂存库应设观察窗和照明。
5.2 集中封存库的设计要求
集中封存库的设计除应满足5.1各项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5.2.1 库的贮存量应不少于规划区的废物量,并应考虑在废物运输、装卸和贮存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二次废物量。
6.安全保卫、监测和应急措施
6.1 P CBs废物库应设防盗门,并应安装报警装置。应为警卫人员提供必要的条件,库前应设置明显的毒害品标志。
6.2 设计应考虑对库区周围和附近居民区的空气、水、土壤中多氯联苯含量进行监测的可能性和必要措施。
6.3 设计应考虑针对可能导致多氯联苯严重污染的各种可信事故采取的应急措施以及为实施应急措施所需的人员组织、道路、车辆、通讯联络和医疗保障等条件。

附件三:含多氯联苯(P CBs)水质、土壤污染控制值(暂定)
国家环境保护局
为了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防止P CBs污染水体和土壤环境,限制
已受P CBs污染的水体和土壤进行工农业生产、生活活动,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处
置,暂定以下水质、土壤污染控制值:
根据此污染控制值,受P CBs污染的土壤分为二级:
P CBs水质、土壤污染控制值
--------------------------------------------------------------------------
| P CBs土壤污染控制值
P CBs水质污染控制值 |
| 一级 二级
----------------------------------|--------------------------------------
0.003mg/l | 50mg/kg 500mg/kg
--------------------------------------------------------------------------

第一级:土壤中P CBs浓度介于50--500mg/kg范围内,禁止作工农业生产使用,有条件的地方应进行处理处置。
第二级:土壤中P CBs浓度在500mg/kg以上,严禁各种使用,必须进行处理处置(封存、焚烧)。
水质污染控制值不作分类,此值为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以上所列的所有值均以P CBs总量计。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法律适用:物权法优先于担保法

作者:陈召利律师 江苏金鼎英杰律师事务所 E-mail: chen_zhao_li@hotmail.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其中有关担保物权的制度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的基础上作了补充、修改和完善,这就使物权法与担保法的相关规定发生一定的重叠甚至冲突。那么,物权法施行后,担保法与物权法如何适用,在发生不一致时如何处理?《物权法》第一百七十八条对此作了原则性规定:“担保法与本法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本法”。那么,担保法与物权法存在哪些不一致呢?本文简略总结如下:
一、 明确了独立担保的约定无效
我国《担保法》第五条第一款规定:“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我国《物权法》第一百七十二条第一款规定:“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通过对比可知,物权法实施后,除非法律对独立担保另有规定,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当然还有当事人的约定中有关担保合同的效力独立于主合同的条款均属无效。物权法的立法理由为:担保物权依附于主债权债务而存在,没有主债权债务,就没有担保物权。法律如允许当事人作出主债权债务无效,担保合同仍有效的约定,那么即使不存在主债权债务,担保人也要承担担保责任。这不但对担保人不公平,而且可能导致欺诈和权利的滥用,还可能损害其他债权人的利益。我国担保法调整的范围除了包括抵押权等物权性担保方式外,还包括保证、定金等非物权幸担保方式,担保法允许约定的情形是针对国际贸易中通行的见索即付、见单即付的保证合同。物权法只调整抵押权等物权性担保,因此,不在物权法中作这样的规定是合适的。
二、 明确了担保合同与担保物权的效力区分
我国《担保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当事人以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财产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质押合同自质物移交于质权人占有时生效。”
我国《物权法》第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财产或者第五项规定的正在建造的建筑物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第二百一十二条规定:“质权自出质人交付质押财产时设立。”
通过对比可知,我国物权法摒弃了担保法将“基础关系(合同)与物权变动的效力混为一谈”的观念,将基础关系(合同)与物权变动的效力区分开来,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或合同另有约定,担保合同一经成立即生效。合同生效后,如一方不依约办理抵押登记或者转移占有的,另一方可依法追究其违约责任。
三、 抵押物的范围扩张
我国《担保法》第三十四条采取列举加概括方式对抵押物的范围作了规定:“下列财产可以抵押:(一)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二)抵押人所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他财产;(三)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的土地使用权、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四)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他财产;(五)抵押人依法承包并经发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荒地的土地使用权;(六)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财产。抵押人可以将前款所列财产一并抵押。”也就是说,只有法律明文规定可以抵押的财产才能办理抵押。
我国《物权法》第一百八十条则采取列举加排除的方式:“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财产可以抵押:(一)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二)建设用地使用权;(三)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四)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五)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六)交通运输工具;(七)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抵押人可以将前款所列财产一并抵押。”
通过对比可知,较之担保法,物权法规定,只要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财产,就可以进行抵押,赋予当事人更大的意思自治权,如对动产抵押的范围不作限制。
四、 新增了浮动抵押制度
我国《担保法》对浮动抵押制度未作规定。
我国《物权法》第一百八十一条对浮动抵押作了明文规定:“经当事人书面协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可以将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实现抵押权时的动产优先受偿。”
所谓浮动抵押,是指权利人以现有的和将有的全部财产或者部分财产为其债务提供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约定实现抵押权时的动产优先受偿。如企业以将现有的以及将来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抵押权设定后,抵押人仍可以将抵押的原材料投入成品生产,也可以卖出抵押财产。当发生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债务未受清偿、抵押人被宣告破产或者被撤销、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成就或者严重影响债权实现的情形时,抵押财产确定,也就是说此时企业有什么财产,这些财产就是抵押财产。抵押财产确定前企业卖出的财产不追回,买进的财产作为抵押财产。抵押人以其全部财产设定浮动抵押的,只需要在登记时注明全部财产抵押,即对抵押财产作概括性描述,不必详列抵押财产清单。以部分财产抵押的,则需要列明抵押财产的类别。
浮动抵押具有不同于固定抵押的两个特征:一是,浮动抵押设定后,抵押的财产不断发生变化,直到约定或者法定的事由发生,抵押财产才确定。二是,浮动抵押期间,抵押人处分抵押财产不必经抵押权人同意,抵押权人对抵押财产无追及的权利,只能就约定或者法定的事由发生后确定的财产优先受偿。
五、 部分抵押物的抵押登记效力规定不一致
我国《担保法》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规定,以航空器、船舶、车辆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我国《物权法》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以交通运输工具抵押的,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因此,自2007年10月1日起,以航空器、船舶、车辆等交通运输工具办理抵押,,只要签订抵押合同,抵押权即成立,只是登记后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六、 物的担保与人的担保先后效力规定不一致
我国《担保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保证人对物的担保以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的,保证人在债权人放弃权利的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
我国《物权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被担保的债权既有物的担保又有人的担保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债权人应当按照约定实现债权;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债务人自己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应当先就该物的担保实现债权;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就物的担保实现债权,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提供担保的第三人承担担保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通过对比可知,物权法没有采纳担保法关于“物的担保优于人的担保”的理论,而坚持物的担保与人的担保没有先后之分的原则下,兼顾公平的原则对债务人提供的物的担保与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法律效力作了区分。这既有利于保护债权的实现,也避免了程序的繁琐和费用的扩大。
七、 抵押财产转让的限制更加严格
我国《担保法》第四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抵押期间,抵押人转让已办理登记的抵押物的,应当通知抵押权人并告知受让人转让物已经抵押的情况;抵押人未通知抵押权人或者未告知受让人的,转让行为无效。”
我国《物权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抵押期间,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抵押财产,但受让人代为清偿债务消灭抵押权的除外。”
通过对比可知,我国担保法对抵押财产转让的限制采取通知主义,也就是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时只需要通知抵押权人和受让人即可。而我国物权法对抵押财产转让作了更严格的限制性规定,即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必须经抵押权人同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转让抵押财产,必须消除该财产上的抵押权。
八、 担保物权的存续期间规定不一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的或者登记部门要求登记的担保期间,对担保物权的存续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担保物权所担保的债权的诉讼时效结束后,担保权人在诉讼时效结束后的二年内行使担保物权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我国《物权法》第二百零二条明确规定:“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第二百二十条规定:“出质人可以请求质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后及时行使质权;质权人不行使的,出质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质押财产。出质人请求质权人及时行使质权,因质权人怠于行使权利造成损害的,由质权人承担赔偿责任。”第二百三十七条:“债务人可以请求留置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后行使留置权;留置权人不行使的,债务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留置财产。”
通过对比可知,较之担保法,我国物权法缩短了抵押权的存续期间。抵押权的存续期间限制在主债权的诉讼时效期间,比担保法的司法解释减少了两年,各位抵押权人对此应予以重视,避免抵押权因期间届满失权。但与抵押权不同的是,我国物权法并未规定质权、留置权时效,也就是说质权、留置权不受所担保的债权的诉讼时效的限制。但为了避免质权人、留置权人滥用权利、怠于行使权利,物权法赋予了出质人、债务人行使质权、留置权的请求权。
九、 留置权的适用范围扩大
我国《担保法》第八十四条规定:“因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发生的债权,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留置权。法律规定可以留置的其他合同,适用前款规定。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不得留置的物。”
我国《物权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不得留置的动产,不得留置。”
通过对比可知,担保法规定的留置权的适用范围过分狭窄,只有因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和法律规定可以留置的其他合同发生的债权,才能适用留置权,不符合经济实践需要,也不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因此,我国物权法扩大了留置权的适用范围,只规定了法定或约定不得留置这两种情形,赋予当事人更大的自由。
十、 明确了留置财产与债权的关系
我国《担保法》对留置财产与债权的关系未作明确规定。
我国《物权法》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债权人留置的动产,应当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但企业之间留置的除外。”
通过对比可知,我国物权法明确规定了留置财产应当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同时,考虑到商业实践的特殊性,企业之间交易频繁,追求交易效率,讲究商业信用,如果严格要求留置财产必须与债权的发生具有同一法律关系,有悖交易迅捷和交易安全,因此,我国物权法特别规定,企业之间留置的财产,可以不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这无疑有利于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必将促进我国市场经济更加快速、健康地向前发展。


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

  200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涌现出一大批品德高尚、业绩卓著、贡献突出的先进模范人物,他们是亿万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时代先锋。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彰显先进模范人物的先进思想和模范事迹,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国务院决定授予2124人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授予845人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国务院希望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继续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国务院号召全国各族人民,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为榜样,学习他们胸怀全局、报效祖国的高尚品格,学习他们立足本职、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学习他们积极进取、争创一流的不懈追求,学习他们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同心同德,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二00五年四月二十六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